发布于 

【0089】别人生气时候如何劝住对方?记住这5点!

《资治通鉴》秦纪一 第6卷
秦始皇 九年(癸亥,公元前238年)

【原文】

迁太后于雍陽宫,杀其二子。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断其四支,积于阙下!”死者二十七人。

【译文】

把太后迁移到雍城的陽宫囚禁起来,杀了她与所生的两个儿子。嬴政还下令说“有敢于为太后事对我进行规劝的,一律斩首,砍断四肢,堆积在宫阙之下!”于是,有二十七人为此而死。

【原文】

齐客茅焦上谒请谏。王使谓之曰:“若不见夫积阙下者邪?”对曰:“臣闻天有二十八宿,今死者二十七人,臣之来固欲满其数耳。臣非畏死者也!”使者走入白之。茅焦邑子同食者,尽昂其衣物而逃。

【译文】

自齐国来的客卿茅焦通名求见秦王。嬴政遣人告诉他说:“你难道没有看见那些堆积在宫阙之下的尸体吗?”茅焦回答说:“我听说天上有二十八个星宿,现在已经死了二十七个人了,我来原本就是为了凑够那二十八位数的。我可不是那种怕死的人!”使者跑回去向嬴政报告了茅焦的话。与茅焦住在一起的同乡因害怕受牵连,都背负衣物四散逃亡了。

【原文】

王大怒曰:“是人也,故来犯吾,趣召镬烹之,是安得积阙下哉!”王按剑而坐,口正沫出。

【译文】

嬴政大怒说:“这个家伙,竟敢故意冒犯我,快取大锅来把他煮杀了,看他还如何为凑满二十八星宿而堆尸在宫阙下!”嬴政手按宝剑坐在那里,口中唾沫星乱飞,随即令使者召茅焦入见。

【原文】

使者召之入,茅焦徐行至前,再拜谒起,称曰:“臣闻有生者不讳死,有国者不讳亡;讳死者不可以得生,讳亡者不可以得存。死生存亡,圣主所欲急闻也,陛下欲闻之乎?”王曰:“何谓也?”

【译文】

茅焦缓缓走上前来,伏地一拜再拜后起身,声言道:“我听说有生命的人不忌讳谈人死,有国家的人不忌讳谈国亡;忌讳死的人不能维持人的生命,忌讳亡的人也不能保证国家的生存。有关生死存亡的道理,是圣明的君主急于要了解的,陛下想不想听我说一说呢?”嬴政道:“你要谈的是什么啊?”

【原文】

茅焦曰:“陛下有狂悖之行,不自知邪?车裂假父,囊扑二弟,迁母于雍,残戮谏士;桀、纣之行不至于是矣!今天下闻之,尽瓦解,无响秦者,臣窃为陛下危之!臣言已矣!”

【译文】

茅焦说:“陛下有狂妄背理的行为,难道自己没有意识到吗?车裂假父,把两个弟弟装进囊袋中用刑具拷打致死,将母亲迁移到雍囚禁起来,并残杀敢于进行规劝的臣子,即使是夏桀、商纣王的行为也不至于暴虐到这个地步了!如今只要天下的人听说了这些暴行,人心便全都涣散瓦解,再也不会有人向往秦国了。我为此私下里替陛下担忧!我的话都说完了!”

【原文】

乃解衣伏质。王下殿,手自接之曰:“先生起就衣,今愿受事!”乃爵之上卿,王自驾,虚左方,往迎太后,归于咸陽,复为母子如初。

【译文】

于是便解开衣服,伏身在刑具上,等待受刑。嬴政闻言顿悟,匆忙下殿,亲自用手接扶他说:“您请起身穿好衣服,我现在愿意接受您的劝告!”随即授给他上卿的爵位。嬴政还亲自驾车,空出左边的尊位,往雍城迎接太后返回都城咸陽,母子关系和好如初。

【解析】

这年,秦始皇加冠(成年)准备亲政。嫪毐发动蕲年宫之乱欲杀秦始皇夺权,被平定后,秦始皇(现在是秦王,统一称秦始皇)诛杀嫪毐全族,并将嫪毐和太后赵姬的两个儿子处死。
虽然平定嫪毐师出有名,但是对于嫪毐的处置,尤其是囚禁赵太后,把同母异父的两个弟弟杀死这事做的太残忍。给秦始皇的影响也是很负面。所以有很多人来劝秦始皇,在对待赵太后的问题上,需要换个方式。
秦始皇不听,将劝谏的27人都给杀了。要知道,帝王对于劝谏,判断他是否是明君不在于他是否听,而在于他对劝谏的人怎么处理。
如果别人劝谏,因为说的难听,你皇帝就把人家给宰了,那么以后谁还会给你劝谏?只会看你一条道走到黑。所以,劝谏说的再不好听、再不符合心意,也不会是杀人,最多就是说两句,亦或者不听而已。

但是为什么秦始皇要杀这27人?

  1. 的确在气头上
    自己的母亲给自己生了2个弟弟,这虽然心里有点膈应,却也没什么。可母亲和还这两个孩子的父亲合伙要来害自己,这就不能忍了。
    这些人劝秦始皇不能这样,又不是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当然站着说话不腰疼,无法秦始皇此刻的心情。

  2. 立威
    按照时间线,这应该是平定嫪毐之乱没多久,同时也是秦始皇加冠亲政没多久。
    秦始皇从13岁登基,9年之间,秦国大政都在吕不韦、嫪毐等人手中。
    此刻他开始亲政没多久,最需要做的就是树立自己的权威。
    不排除通过杀人来立威。

为什么之前27个人秦始皇杀了,现在茅焦劝谏不但没死反而受到封赏?先说秦始皇这边。

  1. 怒火已经消的差不多了
    该处理的也处理,该杀的也杀了,借此发泄心中的怒火,也差不多了。自然就没有必要再杀人了。

  2. 已经知道自己做的不对
    人在愤怒的时候,思维会很混乱,尤其不能理性思考,更多被情绪影响。但是一旦清醒之后,又不一样了。
    之前处理赵太后因为愤怒,杀27人也是愤怒。现在秦始皇不那么怒了,也知道自己做的有点过分。
    既然知道过分,那么自然也就不会再杀人。

再说茅焦这边。
他一个外国客卿谏言,没被杀,是因为他说的很好吗?
其实也不是他说的有多好。
而是茅焦这个人不但有眼力劲,而且会演戏。

首先,之前杀了27个人,秦始皇怒气下来了,秦始皇自己知道,茅焦应该也捕捉到了。所以他打算赌一把。在《资治通鉴》中,还用了这样一句话形容“茅焦徐行至前,再拜谒起”。
是他对秦始皇很尊敬?
错!拖延时间,让秦始皇怒气继续消减。

其次,茅焦说的那一套东西,之前27个被杀之人也会,不是说只有茅焦一个人说过,甚至茅焦说的东西就是老生常谈没有新意。关键是茅焦说完之后的行为。《资治通鉴》用了5个字“乃解衣伏质”。

意思就是,说完话之后躺在刑具上让秦始皇处置。
这是什么?死谏!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愿意用生命来劝谏,只要不是十分暴虐君主都要正视起来。
人家都愿意用生命来为自己所说之话正名,难道人家是话说八道乱讲着来玩?
明朝嘉靖末年,海瑞劝谏嘉靖就是和死谏差不多,买好棺材在家里,然后上书。
嘉靖听闻后除了下狱也就没其他招了,就气的要死,也拿海瑞没办法。
所以,秦始皇见到如此,更不能杀茅焦了。

而且,这里秦始皇其实还有一个隐性的需求。之前他放话,不允许为赵太后之事谏言,否则就杀。但是他现在知道不能再这样玩了,所以他要找个台阶给自己下,而茅焦正好就是一个非常好台阶。
于是之前27个人被杀之事翻篇,好似不存在一般。
茅焦则一举被秦始皇欣赏,演绎了溢出直言劝谏、虚心纳谏的戏码。
之后更上演了一出秦始皇和赵太后关系恢复如初母慈子孝的情感大戏。
但是实际呢?你想,茅焦是瞅准了时机谏言。秦始皇是需要找台阶下,要照顾自己行形象。秦始皇杀了赵太后的两个儿子和情人(嫪毐),你指望赵太后能摒弃前嫌和秦始皇和好如初?
鬼信!都是演给别人看的!
赵太后永远不会原谅秦始皇!

【启发】

秦始皇这档事,挺狗血的。但是茅焦这番做法其实很值得我们借鉴参考。倒不是说劝秦始皇的话有多么厉害,而是他选择时机选的非常好。
在生活中、职场中,如何劝别人?尤其是当别人伤心、愤怒时。
第一,缓一缓
先别急着说话,让对方静一静亦或者把情绪释放一下。等对方平静之后再说。

第二,不否定
劝别人最忌讳上来就说你这不好、那不行。这样说不叫劝人,而叫做打压人,纯属在挑事。

第三,看危害
之所以要劝,其实对方现在已经有了某些想法和举动。
不否定不代表不能评论,而评论主要是帮对方推演,让他看到如果再继续下去,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与他自己想要的目标背道而驰。

第四,有更好
劝人好不好,在于给不给方案。如果只是说这样做很糟糕,却给不了方案,等于太监上青楼,中看不中用。
所以,上面三点做完后,要给你的方案,告诉他这样做更好。

第五,我接着
方案好不好,对方会衡量。选择权虽然在对方手中,但是你可以适当踹一脚,来一下攻心。
所谓攻心,其实就是让对方觉得你是真心在为他好,不计较得失。
你可以说:“这是我个人建议,如果你觉得不好,打我、骂我都认了。但是你别再生气了。”




本"页面"访问 次 | 👀总访问 次 | 🥷总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