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0061】别人故意针对你,怎么办?用这阳谋对付,足矣!

《资治通鉴》周纪四 第4卷
周赧王 三十六年(壬午,公元前279年)

【原文】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蔺相如素贱人,徒以口舌而位居我上,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之,不肯与会;每朝,常称病,不欲争列。出而望见,辄引车避匿。其舍人皆以为耻。相如曰:“子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彼吾念之,强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至门谢罪,遂为刎颈之交。

【译文】

廉颇不满地说:“我作为赵国大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蔺相如原不过是下层小民,只以能说善辩而位居我之上,我实在感到羞耻,忍不下这口气!”便宣称:“我遇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听说后,不愿意和他遇见。每逢上朝,常常称病,不和廉颇去争排列顺序。出门在外,远远望见廉颇的车驾,便令自己的车回避。蔺相如的门客下属都感到十分羞耻。蔺相如对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的威严比得上秦王吗?”回答都说:“比不上。”蔺相如说:“面对秦王那么大的威势,我都敢在他的朝廷上叱责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虽然无能,难道单单怕廉将军吗!我是考虑到:强暴的秦国之所以还不敢大举进犯赵国,就是因为我和廉将军在。我们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我所以避让,是先考虑到国家的利益而后才去想个人的私怨啊!”廉颇听说了这番话十分惭愧,便赤裸着上身到蔺相如府上来负荆请罪,两人从此结为生死之交。

【解析】

故事发生时间是蔺相如完璧归赵、以及在渑池之会保全赵王赵国尊严之后。所以赵王回到秦国之后,提拔蔺相如为上卿,相当于是最高行政长官的级别。
而这段故事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负荆请罪”。甚至还在小学或者初中课本上出现过。字面描述或许如此,但是人物内心思考与利益计算远止表面那么简单。

廉颇对蔺相如的不爽

  1. 利益层面
    大部分人与人冲突矛盾,很大程度都是因为利益。但廉颇和蔺相如其实并不存在太多利益矛盾。
    为什么这么说?
    廉颇是武将,负责带兵打仗,他的势力根基在军中。蔺相如是文官,两人完全是两条路线上的人,不存在利益冲突。
    这就像,你搞技术,别人做销售,你们会因为职位竞争起来吗?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因为你们的职业通道不一致。你搞技术职业通道就是工程师、高工、总工,他搞销售职业通道可能就是经理、销售副总之类的。当然凡是也有特殊情况,这里不深入。如果展开来说就无边无际了。

  2. 个人情感方面
    既然利益上廉颇和蔺相如没什么矛盾,为什么廉颇又要给蔺相如脸色看?
    主要还是心理不爽。
    带入角色感受一下,你在单位上干了十几年,好不容易熬到个中层职位。现在公司新招了一个年轻人,他能力也的确很强,两三年就升到了和你一样的位置,甚至还比你高半级,你有什么感受?
    我告诉你,就算他能力真的比你强,这个时候你心里面必定非常不爽,觉得这是对自己不公平。而你又不想承认他比你强,因为你承认了你会有心理弱势,会让你更不舒服(人是很难否定自己的,尤其是别人就比你强一点,你更是不会承认自己比他弱)。那么怎么把自己心理不平衡扳回来?诋毁对方,否定对方,构建自己的心理防御。
    所以廉颇就这么做了,蔺相如是比廉颇有更厉害的地方,但是廉颇就是不服,就故意找茬针对蔺相如。
    看到这里,廉颇为什么会这么做,其实已经很好理解了。如果说廉颇这么做,是为了泄愤或者发泄不满的话,那么蔺相如看上去的相忍为国退让,那就显得非常有心计了。
    再从蔺相如角度看,蔺相如选择退让,其实也是利益分析的必然。因为蔺相如上位靠的是赵王,赵王对他信任,蔺相如就稳。至于廉颇,蔺相如哪怕是跪舔他,能得什么好处吗?何况他还是赵国的最高行政长官,拼命结交武将,想干什么?造反吗?

蔺相如的策略分析

  1. 不争
    廉颇直接暴露出对蔺相如的不爽,更放话“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已经放话了,见到蔺相如一次弄他一次。如果蔺相如见了,廉颇弄他了,蔺相如是还击好还是不还击好?
    还击,给人落下话柄,毕竟廉颇是老将老资格,在赵国的根基深厚,蔺相如一个后来的,现在和廉颇起冲突,别人会觉得他飘了、膨胀了。
    不还击,任由廉颇羞辱,自己脸面不但丢进,而且还让别人觉得他蔺相如好欺负。
    蔺相如的应对方法也很简单,就是不和他相见,自然廉颇就弄不到他。弄不到他蔺相如自然就没有是否还击的问题。

  2. 退让
    凡是有万一,蔺相如退让,如果遇到退无可退的时候呢?材料中就提到“出而望见,辄引车避匿。”意思就是蔺相如和廉颇出行相遇了,蔺相如主动选择绕路。
    一方面,也是避免和廉颇发生冲突。另一方面表示,蔺相如不主动挑衅廉颇,对他避而远之。
    这就像,有人非常不爽一个人,大多数人会做这么三件事。第一,弄他。第二,不和他相处。第三,和他保持距离。
    蔺相如就用来这样的法子,是一种避免争端发生,也是一种态度释放,表示自己很恭敬、低调、和善。

  3. 高姿态
    蔺相如的态度让他的门客都看不下去了。于是有了那番对话。
    蔺相如的回答很有意思,秦国不敢打赵国,因为赵国有蔺相如和廉颇一文一武。两人和赵国安,两人不和赵国危。蔺相如主动不挑起争端,凡是对廉颇退让,是相忍为国。
    这话,一下就把蔺相如的思想觉悟给拔高了不知道多少层。别人听了,不但不会说蔺相如软弱,反而都要竖起大拇指。就算觉得他做作,也不能明说,因为这就是一种政治正确。
    不争、退让、高姿态,就是蔺相如应对廉颇的策略。

明面的作用分析了,但是阴暗面的作用呢?
这三个策略,阴暗面其实是在给廉颇挖坑!继续往下看!

  1. 廉颇放话要弄蔺相如,蔺相如退让,连早朝都不来了,这让人觉得廉颇得寸进尺、性格嚣张不好相处。两人路上相遇,蔺相如主动给廉颇让路绕行,要知道蔺相如级别比廉颇高,则显得廉颇跋扈,连级别比他高的人都要让他三分,要是廉颇再提拔,那不得在赵王头上作威作福了?
  2. 蔺相如那番话更是诛心。蔺相如对廉颇退让,是相忍为国,那么廉颇对蔺相如得寸进尺欺负人,不就是利欲熏心、为了一己之私而打击忠良了吗?
  3. 因此,当蔺相如对门客说了那番话之后,蔺相如和廉颇如之间的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已经注定廉颇输了。

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话后,真是惭愧?负荆请罪几分真心?

  1. 廉颇算是将军,但是也有一定的政治敏感度和权谋心思。如果说之前,见蔺相如退让,让他很得意的话,那么蔺相如的那番话,已经明白过来,自己已经掉坑里。
  2. 还有一种可能。廉颇想羞辱蔺相如,但是一段时间后,气也消了,也没太大的想法。不过话已经说了出去,难道不了了之?这不就廉颇自己打脸吗?自己约的炮,哭着也要打完!廉颇也进退不得。
  3. 蔺相如和廉颇这番矛盾,赵王不会不知道,也一定从中派人说和。廉颇也想见好就收,但是不知道怎么找台阶下。蔺相如倒是先把信号释放了出来,抢占了制高点。廉颇的局面非常不好。
    于是廉颇负荆请罪。
    不过,要搞明白负荆请罪的真正意义,不是请罪,而是把处置自己的选择权交给对方,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道德绑架!

廉颇这么做有这么几个心思

  1. 廉颇来请罪,态度到位了。表明之前的事情的确是他做的过分,对赵王能有交代。
  2. 廉颇的请罪,表明自己以后不会再针对蔺相如,他那边到此为止,蔺相如呢?
  3. 给蔺相如挖一个不大不小的坑,你之前不是相忍为国吗?现在机会来了,报不报仇?

廉颇就过来请罪,任凭蔺相如处置。如果他处罚了,那么以前说的那番话就是骗人、虚伪。所以廉颇算准了蔺相如不会处理他,不但如此,还要表露出更高的姿态。
不过,凡是还要一步看三步。权谋家当下被人欺负了,如果要报复,就对绝对会找其他理由。廉颇要防着这点,所以弄这一出,为的就是让蔺相如和他和好,断绝以后蔺相如找其他理由弄他的可能。
最后才会有廉颇蔺相如两人成为刎颈之交一说。
所以说,这段材料,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廉颇蔺相如隔空交火,斗的是人性、人心。表面的上廉颇占优,其实反而进入到蔺相如的圈套之中。
司马光想的国家文武和睦,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实际上,任何朝代文官和武将集团天然是矛盾重重,这既是皇帝的操控,也是利益使然。

【启发】

【之前有个文章 别人说你坏话怎么办?这里有个模版! 】方法远不止这么一组,随着我对《资治通鉴》的解读,也会有更多的方法挖掘出来。
就这段材料来说,如果有人说你坏话,或者针对你,你就可以这样处理。不但让对方无从下手,反而让对方显得里外不是人。

  1. 不争起冲突
    你和对方有矛盾,但是你不主动挑起争端,尽可能避免,并且有限度退让。这么做不是真退让,而是通过你的退让,来让对方显得得寸进尺蛮不讲理。

  2. 高姿态大肚
    对于这个和你不对付、甚至有矛盾的人,千万不要做背后说他坏话、给他拆台的事。反而你还要说他好话,提他的优点,工作上配合他。
    一方面是你做好了,他没办法以此为借口攻击你。另一方面,将来他对你,如果没做到如此,那么对比之下,他就显得非常不对有私心了。你是为了工作,不带私人感情。而他就是为了私欲,公报私仇。你觉得舆论站在哪一方、领导站哪一方?

之所以这么做,其实并不是通过你的手来收拾对方。而是通过差异化比较,来凸显对方的不合理,拉拢争取更多人站到你这一边,以此来孤立对方,甚至让第三方比如说领导来出手干涉对方。
有的时候,不出招比出招更狠。




本"页面"访问 次 | 👀总访问 次 | 🥷总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