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8】苏秦游说六国,一个套路用了六次!
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
【原文】
原文太长,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阅读。
【译文】
略
【解析】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张仪两人为其中翘楚。两人主导的合纵连横政策更是为后人津津乐道。至于苏秦、张仪谁更厉害,这个没什么说的意思。关键还看张仪和苏秦在合纵连横过程中怎么说话、怎么说服那些君王的,这才有读史悟道、以史为鉴的意思。
在《资治通鉴》中关于苏秦怎么说服六国君主加入连纵篇幅太长,我这里给高度概括一下。总结起来,苏秦说服的套路就4个字:捧、借、吓、解
捧
在苏秦说服六国的过程中,苏秦见面第一件事,就说好话。而好话的内容无非就是夸赞六国势力雄厚、君主多么英明神武。
人嘛都要面子,而且也伸手不打笑脸人。见到苏秦上来就说好话,自然不好下令赶人走。多少也要把话听完。这就给后面苏秦能够把话说完提供了机会。借
苏秦出山第一站是秦国,只不过当时秦国秦惠文王刚登基,杀了商鞅,对于这些游说之士比较厌恶。看见在秦国没机会,于是就去了赵国。不过在赵国,苏秦还是没有遇到机会,于是又去了燕国。
而他说服六国的顺序分别是,燕、赵、韩、魏、齐、楚。在说服的时候,分别都借用了其他国家的威胁。在说燕王的时候,借用了赵国、齐国的威胁。在说服赵王、韩王、魏王、楚王时,利用的秦国的威胁。在说服齐王的时候也借用的秦国的威胁。
这是给六国创造了需求,对抗秦国或者维护国内稳定以及君主自身的权势。
这就是苏秦的第二招,借。
他自己并没有资源,而是通过别人的资源来完成自己的目的。他先以燕国作为撬动点,让燕国上苏秦的船,这样燕国就变成了苏秦的筹码之一。然后有利用秦国对六国的直接威胁和潜在威胁,加上燕国等之后的国家已经加入到了这个联盟,来撬动其他国。吓
捧了君主之后,苏秦点破了对应国家当前面临的局势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当然,这些东西苏秦能够看到,六国君主以及他们的大臣也多少能看到。苏秦不过是把这些事情在放到了台面而已。并不会给六国君主以及大臣带来多大的震撼。
仅仅依靠这个,让六国接受苏秦的主张远远不够。甚至来说,这六国对应这些情况已经有了他们的应对方略。而苏秦想要的是自己的谋划在六国实施,势必就要推翻这些原有的方略。那么怎么推翻呢?直接说不好?那很得罪人。直接说有更好的?六国未必相信,所以,苏秦要展现极端场景来吓对方。
而所谓的极端场景,就是延伸六国当前的策略推演,假如继续这样做了,六国会发展成什么样。人对于自己提出的主张,往往都比较乐观,会主动往好的方面去想。因此,苏秦就反过来,这其实就是把路带偏,把事情发展尽量往坏的上面说。不这样说,怎么兜售苏秦的主张。解
经过这么一吓,六国君主也知道厉害。苏秦就把他的解决方案给抛了出来,把那些问题个解决。关键是,苏秦提出来的方案,不但效果好,而且花费还少。因此六国君主也乐得选苏秦的方案。
实施上,六国在实行苏秦的合纵策略后,从公元前333年,到公元前319年这14年期间,整个战国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的状态。
其实六国合纵对抗秦国所有人都知道有用,但问题是谁来牵头呢?而牵头这个人如果在六国中本身就有一定地位,那么所在国必然会立即招来秦国的打击,导致合纵计划破产。所以,六国之人知道,但是又不能执行。因此才会有苏秦的崛起。
【启发】
这4招连起来,其实也是我们普通人可以在生活中运用的一种说服方法。
先捧对方,拉近关系获得对方信任。然后借助一些东西,对对方当下的处境、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解读,只需要顺着对方正常说就行了。这一点还是继续获得对方信任。然后就是针对他当前做法进行预测,让他看到坏的一面。接下来就是丢出我们的解决方案,来替代他的方案。最后就是让他掏钱。
感兴趣的话,可以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