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0】不想帮的忙,这样做既能拒绝还能不得罪人!
【原文】
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申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译文】
申不害曾经请求让他的堂兄做个官,韩昭侯不同意,申不害很不高兴。韩昭侯对他说:“我之所以向你请教,就是想治理好国家。现在我是批准你的私请来破坏你创设的法度呢,还是推行你的法度而拒绝你的私请呢?你曾经开导我要按功劳高低来封赏等级,现在你却有私人的请求,我该听哪种意见呢?”申不害便离开了自己正式居室,另居别处,向韩昭侯请罪说:“您真是我企望效力的贤明君主!”
【解析】
申不害,战国时期的郑国人,韩国灭郑,申不害成为韩国官吏,后被韩昭侯赏识,提拔其为重要谋臣。在公元前351年,在看到秦国商鞅变法成效显著后,韩昭侯破格提拔同为法家的申不害为韩国国相,在韩国进行变法。史称申不害变法。
这个材料有个大疑点。在战国的时候法家的学派分为三种,法术势。
- 法是指健全法制(商鞅为代表人物)
- 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慎到为代表人物)
- 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申不害为代表人物)。
法、势两派放下不表,单说这个术,其实就是权术、权谋手段,极其符合君主的胃口。而韩昭侯又是韩国为数不多明君。重用申不害,显然是对申不害的学说极其认同,甚至搞不好还深入研究过。
可以这么说,韩昭侯这个人大概率是一个通权术谋略的高手。这点从《韩非子》中多个韩昭侯的故事可以证明,这里不具体说明。包括上面这段《资治通鉴》材料之后紧接着一段韩昭侯破裤的材料,也能说明韩昭侯是个通权术谋略的高手。
既然韩昭侯、申不害都通晓权术、权谋,那么自然知道,对于君主而言,人事权这个东西是个禁忌。为什么申不害却堂而皇之的向韩昭侯要求聘任他自己的堂兄弟为官呢?
退一步来说,就算申不害真想用他这个堂兄弟,完全可以直接安排个小职位,然后慢慢提拔。何必要用这种方式呢?
有文章说,这是申不害向韩昭侯试探。但是在我看来,试探一说可能性不大。要说可能性比较大的,就是申不害和韩昭侯联合起来做了一个局。
先从申不害的角度来说。
这个时候,申不害已经是韩国的国相。登上高位之后,必然有很多人来找他攀亲戚、套关系,希望他能够给个官来做做。这种事情不要说古代,就算是到现在,哪怕你做个小县长,你家里面各种关系都会过来希望你能照顾一下。
这还是亲属层面的。还有韩国内部权贵层面的,希望申不害开开口子安排自己人。这就像你当小县长之后,其他官员为他的亲戚来疏通关系。
面对这两种来疏通关系谋取权力的人,申不害能否答应?
当然可以。不过只要他答应了,那么他这个韩国国相的位置就到头了。
能不能不答应?也可以,只不过就得罪了很多人。再从韩昭侯的角度来说。
韩昭侯通晓权术权谋,那么他一定会想办法把人事任命权抓在手中。不再把官员任命的权力,授予给贵族和高级官员。当然,韩昭侯平时也会遇到很多人来求官,比如韩国的贵族、他家的亲戚。他也不好拒绝也不好同意。最后再从韩国的角度来说。
当时申不害推进变法,其中就有对官吏队伍的整理。如果这个时候申不害开了口子,那么变法的威严性就荡然无存,直接会影响变法的成功。所以,申不害、韩昭侯、韩国整体的角度来说,来一场类似商鞅变法式宣传活动。
于是申不害找到韩昭侯,希望韩昭侯任命他的堂兄弟为官。韩昭侯严词拒绝,而申不害从愤然到心服口服。俨然一副君主英明,国相秉公的样子。
为什么材料中写到“申子有怨色”?其实这个就是做给别人看的。如果申不害在说完诉求被驳回后,面无表现不悲不喜,这个求官的人就会觉得申不害在糊弄人,没有用心。但是如果有这个表情变化不高兴,就说明申不害是真在给他办事。
而通过这一来一回。申不害成功把那些找他求官开后们的人挡住了,“你们看,我给君上说了,就算这个人是我的堂兄弟,君上还是不同意不给面子,我也没办法。以后别找我了。”而韩昭侯着狠狠的刷了一波声望,同时也等于告诉别人:“你们看,连国相推荐的人我都拒绝了,何况你们的。以后别找我了。”
至于是不是有人真的找到申不害求官,这个已经不重要。申不害与韩昭侯的目的已经达成了。
【启发】
这段材料对应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别人请我们作为中间人找其他人帮忙。
遇到这种事情,有的事好办。但是有的事情你不得不答应,但是又不想办,你能怎么做?
如果你是申不害角色的位置,有人请你做中间人,你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等,直接说:我帮你说了,但是对方不答应,而且还被批评了一顿,以后你这种事情不要找我,事情没给你帮,我自己还挨了挂落。
一方面把不办的责任推给别人。另一方面,先声夺人,说明这件事还给你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双管齐下,让对方知难而退不再找你。
如果你是韩昭侯,有人提要求了,你不好答应。那么同样你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等。直接说:你这个事情不是我不帮你,只不过之前我已经拒绝了很多人,如果我现在答应了你,别人会怎么看我?你这不是让我难堪、得罪人吗?希望你体谅一下。
一方面说明,这个事情不是看你不给办,而是给所有人都不给办,一视同仁。另一方面,表明如果给你办,会给他带来很多麻烦。把球再踢回给对方,潜台词就是,为了你的事情,把我搞的一身麻烦,你愿意吗?你好意思开口吗?你让我办你却搞一身麻烦,你还是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