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0005】如何说服别人?这三个关键点一定要有!

【原文】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脣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末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译文】

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出城来见韩、魏二人,说:“我听说唇亡齿寒。现在智瑶率领韩、魏两家来围攻赵家,赵家灭亡就该轮到韩、魏了。”韩康子、魏崐桓子也说:“我们心里也知道会这样,只怕事情还未办好而计谋先泄露出去,就会马上大祸临头。”张孟谈又说:“计谋出自二位主公之口,进入我一人耳朵,有何伤害呢?”于是两人秘密地与张孟谈商议,约好起事日期后送他回城了。夜里,赵襄子派人杀掉智军守堤官吏,使大水决口反灌智瑶军营。智瑶军队为救水淹而大乱,韩、魏两家军队乘机从两翼夹击,赵襄子率士兵从正面迎头痛击,大败智家军,于是杀死智瑶,又将智家族人尽行诛灭。

【背景】

晋国执政智瑶联合韩魏两家发动对赵氏的进攻。此时联军水攻赵氏的晋阳城,围城多日,不降。赵氏家主赵襄子派遣家臣张孟谈密谈韩魏两家家主,意图使其反水,反击智瑶制造混乱。

【解析】

赵襄子意识到,如果想要反败为胜,改变被动局面,需要击败联军。从晋阳被围来看,显然赵氏并不具备对抗三家联军的实力。既然如此,自我实力,无法战胜对手,那就换个思路,分化对手,联合次要矛盾,击破主要矛盾。
我们来分析一下张孟怎么说的。

  1. 潜在威胁放大“臣闻脣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 原来晋国六家执政,中行、范氏被灭,独省智、赵、韩、魏,以智家独大。而赵襄子之父赵鞅期间,赵韩魏联合共同制衡智氏。所以,张孟上来就把局面挑明,韩魏联合起来也对付不了智家。等赵氏被灭之后,韩魏两家被灭不过是时间问题。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韩魏两家联合对抗不了智家的确如此,但是此时智瑶并没有表现出对韩魏两家的吞并意图。韩魏两家是担心智瑶将来可能会这么做,是一种对未来可能性的猜测。而张孟这直接把这种猜测说成可能,让韩魏两家意思到严重性和结果的必然性。

  2. 低成本诱导
    《资治通鉴》中并没有细说张孟谈如何详细的说服韩魏两家。这里可以大胆的猜测一下。在韩魏两家的态度转变后,张孟趁热打铁。一说,赵韩魏三家多年关系。二说,智瑶这个人有多么不仁无德。三说,问题怎么解决。结合后面的事情来看,所谓的解决问题,无非是韩魏两家返水,反攻智瑶。
    怎么解决问题?亦或者说,韩魏两家要做什么?直接反击智瑶?还是立即撤兵?不管怎么做,都会造成智瑶和韩魏两家决裂。如果这个时候赵氏按兵不动,等于就把韩魏两家放到火上烤,让韩魏里外不是人了吗?
    所以,韩魏两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和风险,在局势尚未明朗前,不会直接反击智瑶,因为风险太大。因此可以稍微推测,韩魏两家会帮助赵氏提供机会,但是真要参战,还要看赵氏能不能扭转局势。
    结合后面三家如何反杀智瑶,我们来反推一下,张孟谈对韩魏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建议。
    第一步,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
    《资治通鉴》说的是赵襄子晚上让人把看守大堤的人给杀了,然后放水反灌智瑶。这个水攻晋阳的关键,他赵襄子看得出,智瑶也看的出。能放水淹晋阳,自然也能放水淹没智瑶。因此,智瑶在这里必定会安排重兵,而且还不会让韩魏两家的人看守。 另外,如果赵襄子能够让人做这件事,为什么早不做,现在才做?所以,“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更大的可能是,韩魏两家在里面起了协助作用,利用友军身份,发动突然袭击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这直接促成了,“智伯军救水而乱”。
    但是这个时候,韩魏两家并没有发动倒戈一击。
    第二步,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资治通鉴》中这话读起来,可能会觉得韩魏借机发动进攻已经混乱的智瑶军。但是按照之前分析的,在赵氏没有加入战局,并打开局面之前,韩魏不会履约。因此,这里韩魏的“翼而击之”。更多是造势佯攻。攻谁?明攻赵氏、暗做准备。
    但是因为赵韩魏三家有协议在,所以,韩魏是做样子,而赵氏则可以不顾韩魏直接猛攻智瑶军,如果智瑶军乱,那么韩魏就损失掩杀。如果智瑶军不乱,那么韩魏就按兵不动。
    最后还原,张孟谈和韩魏的谈约内容。
    韩魏帮助赵氏派兵夺取堤坝控制权。放水倒灌智瑶后,赵氏出兵进攻智瑶中军,韩魏在赵氏掌握主动权后立即参战反杀智瑶军。

  3. 兜底保证成功
    但是韩魏其实还是有所顾虑。毕竟,这件事风险极大。因此张孟谈特意安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
    《周易》云:君不密失其国 臣不密失其身 几事不密则成害。
    《鬼谷子》云: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
    两者都说明了,做事的保密性至关重要。而张孟谈以这件事很保密来安慰韩魏。只不过从成事的角度,是否保密和这件事是否成功,只能说是一个必要而补充的条件。即就算保密做到为了,也可能失败。而韩魏两家也知道这个道理,因为决定成败的是实力。而张孟谈这番话,不过是给韩魏吃了一颗心理暗示作用的定心丸,让他们觉得事情会成。当然最后事情也成了。
    从这段史料中,看到的是赵襄子如何反败为胜,把智瑶及智瑶军杀的全军覆没。通过读这段历史,其实应该不难看出,张孟谈说服韩魏的背后其实有一个说服逻辑。

【启发】

  1. 先夸大一件事的好处或者害处。
  2. 然后提出一个对对方好的方案(其实自己是方案获利最大方),而且这个方案对对方来说成本很低,就说失败了也没什么。
  3. 最后打消对方的疑虑,用类似保证、兜底、质押等让对方认同并采纳这个方案。
    现在网购大多数商品介绍就是按照这个流程,不行你可以随便到天猫上面找个商品看看,比对一下。



本"页面"访问 次 | 👀总访问 次 | 🥷总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