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0093】《逐客令》与《谏逐客书》背后的权力博弈!

《资治通鉴》秦纪一 第6卷
秦始皇十年(甲子,公元前237年)

【原文】

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切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楚人李斯亦在逐中,

【译文】

秦国的王族大臣们建议说:“各诸侯国到秦国来作官谋职的人,大都是为自己的君主来游说,以挑拨离间我们君臣上下之间的关系,因此,请大王将他们一律驱逐出境。”于是,秦王下令全国实行大搜索,驱逐外来人。客卿楚国人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原文】

行,且上书。(省略了《资治通鉴》中关于李斯上述秦始皇的内容)

【译文】

他(李斯)在临离开前上书秦王。(省略了《资治通鉴》中关于李斯上述秦始皇的内容)

【原文】

王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李斯至骊邑而还。王卒用李斯之谋,陰遣辩士赍金玉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然后使良将随其后,数年之中,卒兼天下。

【译文】

嬴政看了李斯上的这封信,即召他入见,要恢复他的官职,并撤销逐客令。此时李斯已走到了骊邑,接秦王召令后即刻回返。嬴政最终采用了李斯的计策,暗中派遣能言善辩的人携带金珠宝玉去游说各国国君。对各国有名望、有势力的人,凡是可以用钱财贿赂的,便出重金收买,结交他们,凡是不肯受贿的,便持利剑刺杀他们。挑拨各国国君与臣民之间的关系,离间他们的感情,然后派良将率兵攻打各国。这样,几年之内,秦国终于兼并了天下。

【解析】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一个词,“得一人而兴邦”。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得到了这个人,所以这个国家才强盛起来,这种人用国士无双来形容毫不为过。
这话放在今天,得一人而兴邦者,有钟南山、袁隆平等。
如果把这话放在战国,那么秦国的崛起无疑是非常幸运的,因为秦国的人才战略,以及对人才的包容,让天下的人才尽为其用。
如“得一人而兴邦”的国士无双,就有商鞅、司马错、白起。而且是每个时期都有一个这样的国士。
这段材料发生的背景,是秦始皇加冠亲政平定嫪毐叛乱之后。
在清算时,送嫪毐给赵太后的吕不韦同样也要追究责任,于是将其罢相驱逐。
后来考虑到他的功绩,以及劝阻的人太多,就没有杀的。
这时,秦国的宗室开始作妖了,迫不及待的上书要求将关东六国的客卿全部驱逐。

秦国宗室的算盘

  1. 权力争夺
    自从秦孝公商鞅变法、到秦昭襄王重用范雎,对于宗室、权贵、世族采取打压的态度。重点将原有掌握在其手中的权力逐步收回并加以控制,完成中央集权。
    这一点秦国做的比关东六国都好。
    而集权不是让秦王一个人管那么多事,集权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不是抓着不放。
    所以集权之后又要放权,放权被授权的人,要听秦王的话,又不会形成新的权贵阶层。关东六国来秦的人才就是非常好的授权对象。
    因为他们在秦国没有根基,想要获得权势只有依靠秦王、忠于秦王。
    秦国经过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庄襄王的治理,已经非常牛逼。但是相关利益秦国宗室未必能够分的了一杯羹。
    这些利益掌握在关东六国客卿手中。
    如果先要分享这些利益,关东六国的客卿必须走人,这些人一走,空出来的位置,必然有人去填补,秦国宗室的人就可以顺势上位“攻城略地”。

  2. 阴谋论
    秦王嬴政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种?
    这个自从吕不韦把赵姬送给秦庄襄王(异人)的时候,已经有非常大嫌疑。
    如果是,谁能证明?以当时的条件证明不了。
    如果不是,那么就要想怎么把秦王嬴政给拉下来。
    现在,秦国宗室借由吕不韦一事为契机,推动驱逐关东六国来秦的客卿,其实就是在断绝秦王的臂膀、消弱他的势力。
    其中有没有人串联?这个说不准。
    一年前(公元前239年)那场叛乱,秦庄襄王的儿子成峤(秦始皇嬴政同父异母的弟弟)身处漩涡之中,未尝不是预演。

李斯的话
李斯本是楚国人,早年间在吕不韦门下讨生活,后来才进入秦始皇的视野。
对他来说,他一身的本事,除了秦国没有其他的国家会用。秦国是他出人头地唯一的舞台。逐客令的发布断绝了他的希望,但是他要搏一把。万一有转机呢?
而李斯谏逐客书并没有扯什么大道理,讲来讲去论点就三个。
第一,用关东六国的人才,能强大秦国。
第二,用关东六国的人才,对秦王有利。
第三,不用关东六国的人,对秦国有害。
在论据上,李斯用了大量秦国本身的案例,如西戎的由余、楚国的百里奚、宋国的蹇叔、晋国的丕豹和公孙支、卫国的商鞅、魏国的张仪和范雎。
表达的意思就很直接,甚至有点诛心。
其一,使用关东六国的人才是秦国固有的传统,凭什么放弃?
其二,宗室建议驱逐不用关东六国的人才,难道是不想秦国强大?是想消弱秦王?
其三,不用这些关东六国的人才,而让他们去侍奉关东六国,这是在资敌、助敌。
这一通大帽子扣下来,秦国宗室也没话说了,继续反对的话,其心可诛。因为李斯抢占的制高点太高了。

说完了李斯和秦国宗室再来说说秦始皇的心思
对于秦国宗室提出驱逐关东六国客卿,秦始皇同意了。
而之后在李斯上书《谏逐客书》后,秦始皇又废除了《逐客令》。
要知道,朝令夕改对于统治者而已绝对是坏事,且不论改过来的政令是否对,就论朝令夕改这件事本身就很伤威信。
不过,秦始皇这般如此也不是没有原因,他有自己的算计。
其一,秦始皇登基,清除了吕不韦之后,他需要来自秦国宗室的支持。
其二,吕不韦虽然罢相,但是他的势力还很庞大,其主要构成是关东六国的人,借逐客令可以清洗一波。
其三,吕不韦的虽然和他有权力之争,但是他留下的政治势力其实天然可以为秦始皇所用,但没有施恩贸然接手不能用。
其四,秦国宗室之中重用关东六国人才不是没有,利用逐客令来一波全覆盖攻击,顺手搂草打兔子,把秦国宗室之中用的关东六国人才也给踢走,消弱部分宗室。
其五,大量官职由关东六国的客卿担任,将其驱逐后,职位真空,秦始皇可以安插自己人。毕竟你是谁提拔安排的,你就天然打上了是谁的人的标签。
现在,李斯上书《谏逐客书》让秦始皇有了发力点。
秦国宗室推动驱逐关东六国客卿的计划站不住脚,并且已经执行了一段时间。现在废除逐客令,虽然伤秦始皇威信,但是效果也很明显。
其一,收揽了大量关东六国客卿、人才的忠心,给了他们二次机会。这个等于先挖坑埋人,然后救人,这样就有了恩。
其二,利用时间差,秦国宗室中相关的六国客卿依然在驱逐走列。消弱宗室目的达成。
其三,逐客令是废除了,但是相关人等驱逐现在再回来,职位恐怕已经安插上了秦始皇的人。

【评】
关于这段材料,其实反应的事情很简单。
《谏逐客书》与《逐客令》本质上都是对人以及人所处的职位进行争夺。
这其实也反应了斗争的本质以及表象,起源于权力,终于人事。
权力的控制在于相关位置都是自己人,都听自己的。
权力的夺取也是把相关位置的人换成自己的。
看明白这一点,你在看历史材料的时候,只要涉及人事变动,背后必然有权力博弈。




本"页面"访问 次 | 👀总访问 次 | 🥷总访客